近日,在副教授贾涛指导下,我校光电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蔡汇敏在国际学术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6.1)在线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



该研究围绕新型非掺杂小分子空穴传输层材料的分子设计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展开。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对称性破缺策略,构筑了一类D-A-D型异构化小分子,并将其作为非掺杂空穴传输层(HTL)应用于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表明,通过打破分子对称性,可有效调控分子的偶极矩、能级排布以及对钙钛矿缺陷的钝化能力,从而显著提升光伏器件的关键参数和长期稳定性。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0.58%的高稳定性器件,该效率水平位居当前文献报道的非掺杂空穴传输层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前列,进一步推动了高效、高稳定无机钙钛矿光伏技术的发展。该研究成果以题目《Symmetry-Breaking Strategy Yields Dopant-Free Small Molecule Hole Transport Materials for Inorganic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20.58% Efficiency and Outstanding Stability》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在线发表。光电工程学院本科生蔡汇敏为该论文第一作者,贾涛为通讯作者,我校为第一通讯署名单位。

该论文的发表,展现了光电工程学院“科研育人”模式的显著成效和本科生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光电工程学院将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模式,继续围绕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科研平台建设、国际合作交流及实践创新训练等多维度协同发力,鼓励更多本科生积极参与探索前沿科技,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更多高水平创新型本科生人才。